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【人文兴县】牛的故事——李文庆

【人文兴县】牛的故事——李文庆

关键词:兴县 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兴县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1255560003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3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牛的故事

李文庆 

牛在几千年的农耕年代,是主要的生产力,对人类的生息繁荣起过重要作用。那时一个村庄有三四头耕牛的人家已是上流人家。有头标准的好牛,更是象征着这个家庭的兴旺。

牛除去填饱肚子的欲望外,就是甘心情愿的为人类服务。它的温顺、善良博得了人类对它的喜爱。因而对牛的饲养、爱护及保护都偏重于其它同类动物,古典中早就有盗窃耕牛罪加一等的律令。


牛有名字

牛都是有名字的,特别是在集体化时,生产队的牛是集中饲养,集中放养,每头耕牛均按长相或特点起了名字,如大黄牛、红犍牛、背扁角,扁担角、失角牛、花肚、梨母牛等等。这样便于派出作业时对号入座的方便,牛的名字叫的时间长了,牛自己也就清楚了,在放赶群牛时,不随人意了,主人就会远远地喊出牛的名字,在大声的责令中牛自已就归队了。

牛有年龄

在历经几千年的饲养中,人类对牛的年龄掌握的非常准确。每年的骡马古会中,交易时先要问主人,你这牛几岁了?再拔开牛口看牙齿。每年增加一颗奶牙为一岁,到七年后奶牙长齐了叫齐口,后按顺序推,七齐八缺九摇十不动,十一岁从嗓牙里面往外数,黑一颗加一岁,十五岁嗓牙全部磨平了,再以后就露出了牙根,牛的年龄约十六七岁,就到了“老牛力尽刀尖死”的地步了。

根据牛的年龄和长相决定牛的身价,关注牛的年龄极为重要,这叫“口中含银”,再是看长相“先买一张皮,后买四只蹄”。个大色美(黄色)蹄腿粗壮,皮毛光发被视为健康的有力之牛,一般这种好牛为数不多,年轻漂亮成为牛市上的压市主角。


牛有秉性

善良温顺是牛的特点,沉稳忍耐是牛的特色,毅力和坚持更是牛的本质,而牛又有耿直的秉性。

你对牛温情,它就甘愿任劳任怨,如果它连仅需的裹腹之饥也得不到满足,它会和你的合作,情绪抵触,甚至罢工不干。

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,漫遍四野的耕种都是牛的功劳,可见牛的存在对人类有不小的贡献。集体化时牛是集体财产,偶闻一二件虐牛事件发生,有个别狂徒无视牛的价质,将人间的情绪和私愤发泄给牛的身上,被牛蹄弹上了西天。    


牛有灵性

人们生活中常用两句话“对牛谈琴”“对驴啃经”的话,是指对方的笨拙,这其实是人类对它们的曲解。只要你亲近它们,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,驴的脖筋发痒时,除去有墙角树干磨擦解决外,只能相互啃咬,并还是自己哪里需要就啃对方哪里,这种相互暗示说明了驴的聪明,而牛又是特别爱听音乐的,牛在闭目倒嚼时,你唱歌,它会双目注视着你,两只耳朵竖起听,随着歌声的高低,牛的耳朵上下摆动,陶醉其中。

在耕地时遇上一位会吆喝的人,一路耕地调唱个不停。回…喽…路…约,上…路…喽…约!牛听的入神,踏着悠扬的歌声,神彩奕奕,不用扬鞭自奋蹄,这样能比同牛同地的人早回两小时。


牛有嗅觉

牛的嗅觉特别灵,凡气味不正常的草料它都不会去吃,在杀过牛的场地,半年的时间后,牛群路过围了起来闻,向天长吼,哞…哞…哞,有的大犍牛用蹄刨地转圈咆哮,愤怒地为同伴的灵魂呼唤。

集体化时,全村四十多头牛有十几头母牛,在春耕时节又是产仔旺季,每天耕完地回村时,凡村中留有小牛的都冲在了牛群前头,一路小跑回村喂奶小牛。饿急了的小牛们早已在村中等侯,一群老牛一进村口就呼叫起来,而小牛们的对答也此起彼伏,弹奏出优美的农耕交响曲,走近后小牛迫不及待地跪吮吸乳,老牛尽情地舔犊,上演着母爱深情亲呢的真实版。

我本爱琢磨之人,这种情景多了,好奇这些牛究竟凭什么母子相认,是凭长相?有三头母牛长相相似,有一次我们把那三头正在吃奶的小牛拉开,调换了老牛,小牛去了后唅在口中的乳头又吐了出来,老牛也在小牛屁股上闻了后用角往开揎。这时我才大悟,噢!原来它们是凭嗅觉闻气味相认。


又一个谜图让我琢磨了一段时间,有一头母牛产仔一个月后,在一次耕地中,踏脱地畔跌死崖下,可怜的小牛没有了妈妈,除去常嚎叫外,在牛群喂奶时它到处乱蹭,饥饿难耐,想靠近讨口奶水,均被老牛们揎了开,再蹭两次就给颜色看,一角抵的翻滚在地,吓的再不敢靠近。可在它的再三讫怜下,有一头母牛接纳了它。为了保证两头小牛的奶水,饲养员高兴地给这头大牛加了双份牛杂汤(营养餐),论说这头母牛也不是个善茬,我们奇怪将其它小牛推了过去都被它揎开,是不是牛和人一样有同情心,难道其它牛就无视这头小牛的可怜?这个解释是没有足够的依据。

在一次休息时谈论起了牛;某牛是在哪年从哪里买了回来,某某牛是几年几年某某老牛生的;有一句话捕捉到了我的耳中;接纳那头小牛的母牛和跌死崖中的那头母牛是同一个母牛生的。我一下子想起了喂奶这件事,又去和老饲养员证实;老饲养员拍着脑袋想起来:“没有错,千真万确,它两相隔一年生”,他又告诉我:“在日常的放牧吃草中或到河边饮水时它两常相跟着出入,原来它们是姐妹两”。啊,老牛接纳它妹妹的孩子,是亲戚关系,气味相近,是理所当然的。这个解释也符合逻辑推理。


牛有感情

牛是有感情的动物,你常去亲近它,给它抓脖挠耳喂养它,它舒服地翻动着耳朵,伸长了脖子,你想离开,它又靠近你不依不挠,在下次看见你时,它会主动走来,把脖子伸给你。等不上喂食的时候,会大声呼叫,提醒主人牛饿了,主人一再拖延,牛的呼叫声一次比一次奋怒,向主人提出抗议。

有一年耕完地牛群先回村了,人们收拾完毕才回去,吃完饭饲养员反映有一头快要产仔的母牛没有回来,估计它可能在半道生产了,派俩人和饲养员推了一辆小平车去寻找,在三里路远的一条斜沟中,牛在一个避风湾内生产完毕。小牛不时地在湾内往外蹭,老牛把它揎了回去,跟前躺着一只口中吐血的死狼,不远处还站着一只狼,人们驱离了那只狼。靠近牛时被牛疯狂地抵开,连同老饲养员也被追抵。大家以为牛护子心急,休息片刻后饲养员想起来了;牛要喝杂汤,牛和人一样妢娩后腹中空虚,失水过多,筋皮力尽,心神不定,需要喝“定心米汤”,来定心神,补充水分,增强营养添加奶水。忙让一人回村给牛熬杂汤,饲养员说“以前是饲料熬,今天就优待它吧和人一样用小米熬吧”!一个时辰后一担稠米汤送来,牛看见后伸出脖子急等,米汤提了过来,牛如饥似渴,一口气吸一桶,喝完后卧倒在地。大家都说“哎,它也太累了,让它歇一阵吧”,饲养员吽吽的叫着,用语言和它沟通,边叫边靠近,用手抚摸着它的后背,延伸到脖子牛已乖了下来。手挠到牛的额部时,牛的两眼长串的泪珠流了下来,饲养员手抱牛头脸贴去,含着热泪对牛说:“今天临产本不该让你出工,半道产仔又无人照顾,幸亏你选择了这个有利地形和你拼死的护仔,不然的话危险就不可避免了,你受屈了”。


牛的泪哗哗地流着,恍惚在伤心地说着刚才发生的故事;产完仔正在舔犊,山顶上的两只饿狼扑了下来,对只狼比中山狼更猖狂,天真无知的小牛一个劲地往外蹭,大牛要不时地往回揎小牛,既抵着头狼的进攻,又防着另一只狼偷袭,在和头狼争斗最激烈的时候,另一只狼先是装着向大牛进攻,瞅准机会扑向了小牛,那知早有防备的牛用足了劲的那条后腿弹了过去,那只狼被牛蹄弹的滚倒在一边,再没有敢靠近。在头狼左右猛扑中,牛也虚晃着头应对,小牛还在不识时务地往外蹭,牛用后蹄把它拔了回去。牛放弃了防备让头狼靠近过来,牛一个猛扎抵了过去,将头狼胸部抵扁,头狼口吐鲜血,再无回声,过了一阵后才放开了死狼。不要机智和勇敢,刚从肚中出来的牛犊又得进入狼的腹中。牛长长的叹了一口气,人们静静地听完了故事。饲养员给牛擦干了眼泪,说了一声“对不起了,一切会过去的。咱们回家吧”。把牛扶了起来,有人揎来小牛喂饱奶,要抱小牛上车,被大牛揎开,众人说还是不放心咱,让饲养员去抱吧。饲养员吽吽地哄着牛,抱着小牛上了车,大牛才放心地跟在后面向村里的方向走去。


黑茶山脚下山刘家沟村,有一刘姓的青年爱牛如爱子,生产队派给他一头牛叫“背扁角”,三年的耕地时间,他从来没舍得抽打过牛一鞭子,常拿些谷穗豆苗给牛吃偏食,有时间就给牛抚摸,对着牛唠叨,对牛关怀备至。

一次派他去村后的一条沟内耕地,出了村忘记带另一籽种,他回村去拿,牛驮着布袋进了沟,当他返到沟中的岔口时,山林的树叶柴草遮挡的小路看不清牛的蹄印,他就站在了岔口大声呼叫牛的名字;“背扁角……”一阵后牛在东岔口中叫了起来,并调转出来。

耕在第二次歇牛时候,牛卧在犁开的沟内闭目倒嚼,小刘坐下来抽完烟,用上衣包着头躺下睡着了。粑地的老头去捡柴禾,在这风和日丽鸦鹊无声时,危险也降临而来,空气在凝聚起来,一只山豹从松树林中窜出,慢慢靠近了睡觉的人,一个猛扑而来,在山豹窜至地畔时,闭目倒嚼的牛,凭着灵敏的嗅觉早已发现了,虎视眈眈地死盯着山豹,在山豹扑向人的同时,牛带着犁冲了过去,一头抵向了山豹,没有防备的山豹被两根“背扁角”抵的翻滚在地,牛又冲了过去,山豹爬了起来,但它已喂惧了牛那两根重重的“背扁角”,向牛的尾后扑去,牛扭头追抵,刚转了一圈,带着犁的耕绳绊住了牛的后腿,牛倒地,山豹扑上了牛的后背。


小刘在睡觉中被山豹扑醒坐了起来,愣证片刻,才明白了一切,迅速抓起了身旁的一块粑片向山豹拍了过去,捡柴的老头也冲了过来,镢峁狠狠地从空中砸去,山豹发出汪汪汪的叫声,见寡不众敌,拖着一条拐腿逃进了树林。

一场危险化险为夷,主人的性命在死亡线上让牛给夺了回来。从此“背扁角”牛成为全村人夸赞的英雄,人人见了喜爱的去抚摸它。受到牛救主的感动,耕地人全把鞭子交给了村长,高兴地宣布;以后我们大家都和牛做朋友,耕牛救主的佳话在黑茶山下代代传了下来。


作者简介:

李文庆,男,汉族,1951年生于兴县固贤乡杨家圪台村,小学毕业,农民,年轻时自学成为乡村医生,1984年弃农经商。三十年中向农村输送推广新型农机具16万台,多次受到市县嘉奖,连续三届县人大代表。2013年退居家中学习写作。写有《李氏族谱》《黑茶山故事》《父母亲的故事》等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3835843300 传真: 邮箱:931680000#qq.com
地址:兴县东城·北湾国际5号楼二单元二楼 邮编:0336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兴县晋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